商标归属陷拉锯又遇对手夹击 红牛怎么办?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去世的许书标在1956年创立了出售抗生素的天丝医药。其后来转向以能量补剂为中心,并在1975年发明了一种由咖啡因、糖和氨基酸、牛磺酸制成的饮料,即泰国红牛。
1984年,严彬在泰国创办了华彬集团,1995年12月,华彬集团与泰国红牛、泰国天丝在中国合资成立了中国红牛,拥有了“红牛REDBULL”商标在中国的经营权。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双方的商标授权日期截至2016年底,但事情并未沿相应的轨道发展。中泰双方就“红牛”商标的归属掀起了轩然大波。
根据一份落款为2017年4月7日的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显示,泰国红牛曾经以请求变更公司登记纠纷为由提起诉讼,并请求中国红牛公司立即向北京市工商局办理红牛公司的董事变更备案。至此一场旷日持久的红牛大战拉开序幕。
其后,中国红牛也向法院对泰国红牛提起反诉。双方经过起诉和上诉多个回合。截至目前暂定的结果是,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法院在裁定书中表示,中国红牛的上诉理由不成立,其上诉请求应予驳回。
今年6月,泰国天丝集团又对外媒表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严彬不拥有红牛品牌归属权甚至所有红牛商标等一系列知识产权。“20多年前将红牛首次引入中国时,集团就一直致力于扩大红牛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泰国天丝方面称。
对此,严彬也针锋相对地说道,“我本人对获得红牛商标使用权相当有把握。我把所有的钱都投向了广告宣传和工厂,这是我最关心的首要大事。这也是所有中国人都认为红牛属于严彬的原因。”
红牛和加多宝两者发展极为相似,都是租赁商标经营,通过长期的品牌培育和营销推广取得大单品冠军的业绩,之后又深陷商标授权到期的危机。此外,二者在经营之初都自己设计包装,加多宝采用和“绿盒王老吉”不同的红罐包装,而红牛也采用了与泰国红牛、奥地利红牛不一样的包装。
在拿到商标授权后,加多宝和红牛这两个“难兄难弟”的发展路径也如出一辙。2002年开始经营广药集团旗下的王老吉品牌,当时销售额不足2亿元,但凭借其强大的团队和营销能力迅速扩张。从2008年开始,加多宝和广药在“王老吉”商标使用费和商标使用年限上开始出现分歧,经过多次诉讼程序,2012年北京中院裁定加多宝禁用王老吉商标,广药胜诉。而两者的争夺并没有终止,王老吉随后对加多宝在包装外形、广告宣传、“正宗配方”所属权等多方面展开诉讼。
红牛也是一样,奥瑞金被诉也说明红牛大战不仅仅是商标的争夺,已经延伸到包装战,未来还是否会像凉茶大战一样延伸到配方和广告语也有可能性。
在熟悉知识产权的业内人士看来,商标授权中的弊端是,对于授权商来讲,商标授权中最大风险是被授权方注重短期收益,导致品牌声誉受损。对于被授权商而言,商标终究是租用他人的,并非自己的。一旦许可合约到期,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再使用许可商标,最终为他人作了嫁衣。
内部官司纠纷还未解决,来自竞争对手的外部夹击也让中国红牛腹背受敌。目前,功能饮料第二阵营的东鹏特饮、乐虎、黑卡、外来品牌“魔爪”等纷纷乘虚而入,以东鹏特饮为例,其近日就刚高调宣布获得加华伟业3.5亿元投资。此外,达能旗下脉动也在试图从运动饮料向红牛原本聚焦的能量补充饮料市场扩充产品线。
同时,在红牛商标悬而未决期间,华彬自己也推出了功能饮料品牌战马,目前已经在部分区域销售。有分析人士指出,华彬集团推出战马是希望打造一款可以代替红牛的产品,防止红牛商标授权到期带来巨大影响。“从去年至今,红牛没有大的营销动作,反而在红牛商标到期前推出战马,这是华彬集团要给自己留后路。”
从1995年将红牛从泰国引入到2014年之间的十多年时间里,华彬集团在饮料业上一直坚持只做红牛这一个品牌,其在集团内部的地位不言而喻。此外,目前能查到的2015年华彬集团在国内快消领域的销售总额为234.01亿元,红牛占比高达98%以上。而进入2016年,红牛商标到期问题频见报端,销售额下降到221.8亿元,红牛也降低了2017年的销售目标为160亿元。
除了红牛等饮料业务之外,华彬集团还涉足煤炭贸易、高尔夫俱乐部和房地产等业务。1995年引入红牛的同时,华彬集团还在北京国贸建造了华彬国际大厦,2000年在长城脚下修建了华彬庄园。虽然难以查到整个华彬集团的营收和规模以及各项具体业务占比是多少,但从仅有的资料当中,红牛在华彬的各项业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严彬控制的安域亚洲是一家从事煤炭销售的公司,2016年营收超过千万美元。另外据华彬大厦一位负责租赁的销售人员表示,整个华彬大厦除了华彬集团总部自用之外,一年租金十多亿元,而华彬庄园主要是酒店业务和展会展示作用。而记者根据租楼网关于华彬中心的租楼信息计算,以10元/天/平方米,在全部租售出的情况下,一年的收益只在5亿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泰国天丝大股东即运作奥地利红牛的公司也在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成立了瑞步饮料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然而奥地利红牛产品在中国市场名不见经传。此次商标续约谈判,奥地利红牛方与泰国红牛方一起成为中国红牛的谈判对立面。
对此,中国食品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认为,当前功能饮料市场竞争激烈,若此时将“红牛”品牌交给奥地利红牛,会迅速失去大量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一旦降下来就很难再提高,这无论对天丝集团还是奥地利红牛都是极不愿看到的,因此,泰国天丝最大可能是将华彬集团和奥地利红牛成立合资公司,进一步巩固红牛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
来源:华夏时报